航母的戰力跟艦載機的性能和艦載機出動效率有直接關系,假設艦載機的性能相近,則航母戰力主要決定于艦載機的出動效率,出動率又跟起飛方式和艦載機數量有關。艦載機的起飛方式到目前有五種:平直甲板上滑跑起飛,蒸汽彈射起飛,電磁彈射起飛,滑躍起飛,和垂直起飛。
其中垂直起飛可能最不靠譜,比如F35B戰機以垂直起降性能強大而著稱,但自從該機列裝后,該機通常進行的是滑行起飛并垂直降落的常態化操作模式,因為F35B戰機的發動機推力只有17噸,而自重14噸,油和彈最多只能載3噸,戰機的性能受到太大限制。
電磁彈射起飛理論上優于蒸汽彈射起飛,比如福特號的電磁彈射所它的電磁彈射器,相比于尼米茲級航母上使用的蒸汽彈射器,它的彈射能力,更強靈活性更好,每45秒就可以彈射一架飛機,比尼米茲級蒸汽彈射器要快25%。有數據研究表明尼米茲級航母,每天艦載機出動量最多是160架,一旦使用電磁彈射器后,福特號航母的艦載機出動量能夠達到180架。
二戰時,艦載機是直接在航母上滑跑起飛的,并不是特別需要彈射。但二戰后,噴氣式飛機上艦,噴氣式飛機剛上艦時,由于噴氣發動機剛開始設計建造,性能不佳,而噴氣式飛機起飛速度遠高于螺旋槳飛機,需要更長的滑跑距離,因此在艦上單純滑跑起飛不行了,才需要彈射或滑躍。不過F35B戰機作為艦載機使用時卻可以短距滑跑起飛,比如在美國級兩棲攻擊艦上,它能夠最終靠采取短距離起飛操作模式來實現最大22.7噸的起飛重量。
把載油和載彈量從垂直起飛的3噸,提高到8.7噸,以確保1000公里以上的打擊范圍?;芷痫w的出動速度不應低于彈射,因為彈射起飛時,需要相對繁瑣的流程,包括等待彈射器歸位、戰機與彈射拖曳滑塊銜接并確認、升起擋焰板、待飛行員與彈射控制人員確認后才能彈射,滑跑起飛基本上就是排隊起飛,每分鐘起飛的速度比現在彈射快得多,比如日本赤城號航母,起飛18架97式對艦攻擊機和12架九六式艦載戰斗機,計劃需要的時間是10分鐘,訓練時,實際需要的時間是11分鐘,就是實際上22秒起飛一架。
滑躍的情況跟滑跑類似,只是在航母頭上加了個上翹甲板?;S起飛時,流程遠比彈射起飛簡潔,省去了彈射器的相關步驟,也沒有彈射器本身結構較為復雜,存在出現故障就沒辦法使用的問題。據相關資料統計,使用2個110米起飛點,俄海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理論是能在5分鐘內出動12架戰斗機,比使用4臺C-13彈射器的美國超級航母還要快,后者的最快紀錄是17分鐘出動31架,換算到5分鐘只有9架。
需要強調的是,C-13式蒸汽彈射器的平均故障周期僅僅是405次而已,因此彈射型航母放飛近千架次的艦載機之后,必須暫時停止艦載機放飛作業檢修彈射器。硬著頭皮繼續用也不是不行,不過就是容易丟艦載機而已。至于電磁彈射,故障率更高,福特號電磁彈射器平均故障率為1/272,到了2022年雖然經過改進,這個平均故障率才達到了1/400。很多人認為福特艦彈射故障率高是交流彈射的問題,福建艦安上馬大神直流彈射器后就沒問題,還說陸上實驗很多次了,上艦后肯定沒問題。
實際上海上和陸上有兩點不同,首先海上時常搖晃,遇到風暴或者在戰時搖晃得更加厲害,而目前彈射所需的電磁儲能系統用的是飛輪儲能,別傻B的說用超級電容儲能,超級電容的體積比飛輪大得多。占用艦上過大空間,用超級電容做電磁彈射的儲能元件跟本就是愚蠢想法,而且查查馬大神的研發經歷,他一直是做飛輪儲能的。飛輪在海上搖晃環境下,軸承受到很大的力容易出故障,這跟交流直流系統有屁關系,福特艦存在的問題,馬大神電磁彈射系統照樣存在。此外海上是高鹽潮濕環境,電子元件和線路很容易出現短路等問題,這些都增加了電磁彈射系統的故障率,因此電磁彈射的故障率高于蒸汽彈射,理論上是必然的。
另外整個電磁彈射系統有無數條電線,在戰爭環境下,如果一個炸彈下來,彈片劃斷一根,整個彈射系統也不工作了,要找出問題線路十分艱難。相對之下,滑躍甲板就一塊鋼板,沒那么多容易出毛病的電線和電子元件,就算甲板上炸個坑,也能很快換個備用甲板,維修維護成本比電磁彈射少得多。
福特號據說45秒就能彈射一架飛機。不過連續彈射的速度沒那么快,福特”號航母創造的記錄是在8個半小時連續彈射起飛170架次,收回175架次艦載機,那么連續彈射的速度也就180秒一架。雖然短時間內能45秒彈射一架,那是使用了儲存的電量,但長期連續彈射時事先儲存的那些能量一下就用光了,能彈射多少完全取決于航母發電機的功率,即使是核動力也支持不了連續45秒彈射一架飛機。
彈射起飛涉及很多步驟,飛機要正好開到彈射點,然后地面工作人員把飛機上的彈射鉤跟彈射裝置連接在一起,要接好還得仔細調節飛機位置。接好后還需要評估飛機重量,然后計算適度的彈射拉力,如果拉力太大會把飛機拉壞,拉力不足,飛機起飛速度會不夠,直接沖入大海中。而滑躍不需要這些過程,絕大多數都是排隊起飛,飛機也不用精確停在指定彈射位。
由于滑躍起飛時不需人工掛鉤,30秒起飛一架都是可能的,還能夠8小時不停地連續起飛,不受艦船發動機功率限制。
以英國海軍的伊麗莎白女王航空母艦為例,該航母是目前全球除美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之外,排水量最大,載機數量也最多的大型航空母艦。
伊麗莎白女王航母艦長280米,甲板寬度73米,吃水深11米,標準排水量6.5萬噸,滿載排水量超過7萬噸,在滿載狀態下可以搭載40架F-35B型戰斗機,同時還可以搭載4架MASC型預警直升機,以及EH-101多用途反潛直升機6架,統共·能載50架各種飛機,與山東艦差不多,根據報道,“女王”級航母在搭載兩個戰斗機中隊(約36架F-35B戰斗機)的狀態下,戰斗機最大出動架次為150個架次,若需要持續出動戰斗機進行作戰,則可以維持首日出動108個架次,之后每天持續出動72個架次的水平,相對之下,在高烈度的海灣戰爭中,美軍薩拉托加號、美利堅號、肯尼迪號,和CV-61游騎兵號都是8萬噸級彈射航母,但這四艘8萬噸級航母的日均出動率只有63.7架次。
從數據看7萬噸的伊麗莎白女王滑躍航母出動率不在上表中所列的美國8萬噸級航母之下。所以現在的滑躍航母的主體問題不在滑躍起飛方式上,而是所有的滑躍航母都做得很小,載機量不大,限制了滑躍航母的出動效率。那么是否有辦法解決此問題呢?
艦載戰斗機數量決定航空母艦的戰斗力,配備艦載戰斗機數量越多,代表著航空母艦作戰能力更強。要增加載機量有兩個辦法,一是增加機庫面積,但機庫在航母體內,增加機庫面積就要增加航母排水量,導致成本大幅上升。
另一個辦法是增加甲板面積,把飛機直接放置在甲板上,比如尼米茲航母,大約有一半的飛機都是直接放航母甲板上的。
而且把飛機從機庫里拉出來很麻煩,要用升降機,最佳多放戰機的方法莫過設法增加甲板面積。山東號采用把艦島縮小的辦法來增加甲板面積,遼寧艦的艦島長達70米,寬為8.5米,山東艦艦島長度縮短至60米左右,寬度也收縮了30%到40%,為甲板空出了180平方米的面積。不過那還遠遠不足,一架殲15收折后占地面積還有145平方米。遼寧艦可載24架殲15還有其它各種飛機,加起來總數36架。相對之下,福特航母的載機總數是75架,比遼寧艦多一倍還多。
遼寧艦要增加39架載機,每架殲15滿載重量33噸,增加39架,滿載重量是1287噸。要承載1300噸的重量,對一般的船很輕松,比如集裝箱船東方新西蘭號載重量是50490噸,空船重量只有16758噸,載重量是空船的3倍,因此理論上只要跟一艘自重500噸的集裝箱船,就能拖帶39架殲15。
不過航母要求高些,要多增加些排水量。要多放下39架艦面甲板面積至少要增加5600平方米。因此就需要加個副甲板,方法如圖所示,在遼寧艦右邊增加一塊跟航母長度一樣的甲板,甲板和艦載機重量可用一潛水浮筒承載。
之所以用個浮筒,而不是水面浮體承載是因為浮筒可放在水下5米,受波浪影響較小,有利于戰機起降,同時水下浮筒可減小興波阻力,在艦船高速行駛時興波阻力可以高達總阻力的50%以上,使用小水面潛水浮筒結構,航母發動機不需增加太多功率。只需在副甲板下加裝一個兩萬馬力的柴油機發電機或燃氣輪機發電機,在浮筒后面加裝一個電驅螺旋槳就能提供足夠推力,而一臺兩萬馬力柴油機不過30噸重,體積二十多立米,燃氣輪機更輕。不用電推,直接把柴油機放進浮筒里也不難,航母多了個側推螺旋槳機動性也能增加。
副甲板下面除了加裝的發動機外,大部分地方是空的,沒有要害設備需要防護,因此能輕量化設計,如果受到攻擊,打穿一個洞,那就讓炸彈穿過甲板,落入海水中得了。通常的飛行甲板因為要承載戰機落艦時的沖擊力,因此甲板厚度有5厘米。
而本設計的副甲板完全只是用于承載飛機,不用于飛機起落,因此能輕量化設計,按通常的機庫甲板厚度38毫米厚就足夠有余。遼寧吃水寬度只有35米,但甲板寬度有75米,因此兩邊平均可以外飄出20米。外飄甲板的支撐結構需要承受較大的力,本設計因為在右邊加裝了浮筒,甲板兩邊都有浮力托著,不需外飄,因此支撐的鋼結構所受的力也能夠大大減少,有利于輕量化設計。估計使用一個直徑6米的浮筒,提供8千多噸的浮力就足夠支撐一個35米寬306米長的副甲板及其支撐鋼架結構了。
注意原來的航母因為外飄不能太大,而船頭船尾是尖的,因此艦首艦尾甲板也收窄??墒羌友b附加浮筒后,因為沒外飄,甲板是兩邊托著,所以不需要像原來的遼寧艦那樣,艦首艦尾收窄,因此加裝的甲板面積不是35x306=10710平方米,而是更多。圖中黃色部分畫出來的是多出來的甲板面積,這多出來的部分大約有1千多平方米,因此加裝副甲板后,遼寧艦的甲板面積增加了約1萬2千平方米,比需要的還多了6400平方米。艦島面積能更加進一步減小,同時艦島也外移到右邊,有利于減少艦島氣流對降落戰機的影響。原來艦島的地方只留下一個煙筒,圖中黑的那塊是原艦島占據的地方,現在都騰出來作飛行甲板。
這個通氣口只怕移不走,因為主發動機在那里。但起飛區的面積大幅度提升了,調度起來方便了很多,這更有助于提高出動效率。第三長距起飛點也不必放在降落區,可移到中間起飛區,如此就算回收戰機時,也能同時起降需要在195米起飛點起飛的飛機。
副甲板的用途就是存放飛機,因此能在副甲板上搭上棚子,建成機庫,以便在惡劣氣候下把戰機收入機庫,不遭受冰雹之類的天氣打擊。原遼寧艦機庫長153米,寬26米,面積不到4000平方米,存放戰機時顯得緊巴巴。副甲板面積約12000平方米直接增加了3倍,而且與飛行甲板同層,不用升降機,打開機庫門就能直接開出來,調度起來容易多了。
右側浮筒可減小航母橫搖,有利于艦載機起飛降落,浮筒與甲板的連接板也有阻擋敵方魚雷對航母主體的攻擊,就是說如果魚雷從右側來襲,首先碰到的是右側浮筒或連接板,也許會炸壞浮筒,但浮筒里有水密艙,爆炸只能炸毀一個或幾個水密艙。并不能導致浮筒完全毀壞,浮筒和主航母的排水量是能通過抽水和灌水來調節的,只要調節主航母和浮筒的水量,就能控制主體和副甲板的平衡。
至于航母面積變大了容易受到攻擊則是二戰時的老思維,那時沒導彈,攻擊航母要用飛機投彈,命中率跟航母面積有關,但現在各種導彈打比航母小得多的坦克都沒問題,增加些面積和減少些面積不影響導彈命中率。如前所述,副甲板上只載戰機,并無其它重要設備,如果導彈打到副甲板上,只是在副甲板上穿了個洞,對航母主體影響不大,副甲板反而起了保護主體的假體作用。
遼寧艦原來可用甲板的面積是14700平方米,現在增加了副甲板后,總面積達到26700平方米。福特艦的甲板面積是19818平方米,加副甲板的遼寧艦甲板面積比福特艦多了6882平方米。就算殲15從195米遠起飛點起飛,占用的甲板面積也就比從105米起飛點多了6750平方米而已,少于多出的6882平方米。很多人總說殲15不能在105米起飛點滿油滿彈起飛,其實是錯誤理解。
實際上在遼寧艦短起飛點長度105米,長起飛點長度195米,滑躍甲板仰角14.3度的情況下,依據各種飛機的重量推力計算可以算出各種飛機如果上艦在遼寧艦上能夠達到的末速度如下表。
滑跑距離則跟發動機推力有關系,發動機功率大,提供的推力大,飛機的加速度就大,能夠在短距內達到最小起飛速度。上表列出各機的發動機推力,表中蘇33因重量大,需要在艦上短距起飛,所以發動機推力做得較大,表中的發動機推力和飛機重量比是關鍵參數,這個值越大,飛機加速越快,末端速度也就越高。這個末端速度是根據飛機滑跑距離和上翹甲板增加的飛機留空時間算出來的,滑躍起飛航母提供一個上翹的甲板,甲板的仰角起到的作用是避免飛機離開甲板后就馬上下落,從而為發動機再爭取一些時間,能夠在離開甲板后在空中還能繼續加速,達到最小起飛速度。表中可見運7運輸機的推重比非常小,只有蘇33的23%,所以加速到最后,蘇33的末速度遠高于運7的末速度。
表中綠色數字表示,該機型在此處的末速度大于其最小起飛速度,當末速度大于最小起飛速度時,飛機不需要借助甲板風,就算航母不動,海上一絲風都沒有,飛機也可以直接從這一起飛點起飛。不過飛機在航母上起飛時,航母通常以30節(約15米/秒)高速航行,所以起飛時飛機速度實際上等于飛機相對航母的速度加上航母速度,上表中黃色數字表示,該機型在此處的末速度小于其最小起飛速度,不能直接從這一起飛點起飛;但是當航母高速航行時,借助30節(約15m/s)以下的甲板風仍舊能起飛。
跟多年來大家扯的不同,計算表明蘇33在短起飛點利用航母甲板風也是可以滿載起飛的,殲15是仿蘇33造的,蘇33能滿載滑躍起飛,殲15在遼寧號高速運行時也應該能夠滿載起飛。很多人在這里發生了誤解,以為甲板風是海上吹的風,其實甲板風是航母航行時自己造成的風,只要航母運動就一定有甲板風,此處30節的意思是無風狀態下航母自身的最大航速。
下圖顯示,蘇33實際上只需要航母以18節的速度航行,就可以在蘇聯庫茲涅佐夫航母上短起飛點滿載起飛。
紅色數字表示,該機型在此處的末速度,即使加上30節的甲板風,依然小于其最小起飛速度;要想從這一起飛點起飛,必須有大于30節的甲板風,也就是除了航母要以最大航速行駛外,還需要較強的自然風,這是比較苛刻的條件。
事實上,根據蘇軍在“庫茲涅佐夫”航母上的實踐結果,就算庫茲涅佐夫號滑躍甲板只有12度,在甲板風的幫助下,蘇-33也可以從重載起飛點滿載起飛,從前部短起飛點實現正常重量甚至滿載起飛。
根據蘇聯涅瓦設計局編寫的《我們的航母》和蘇霍伊官網上由蘇33副總設計師撰寫的《蘇33》一文的數據,俄羅斯的蘇33艦載機,25節甲板風時,就算兩個發動機壞了一個,蘇33戰斗機也能夠在105米一號和二號起飛位以29200千克的起飛重量安全起飛。而在195米的三號起飛機位,即使是32800千克的滿載狀態下起飛,就算只用一個發動機也能夠安全起飛。
而殲15戰斗機與蘇33戰斗機一樣都是發展自T10K型原型機,在氣動性能與發動機性能方面十分類似。因此,根據蘇33戰斗機的起降性能數據,我們也能夠合理推測,在25節甲板風時,殲15戰斗機就算兩個發動機壞了一個也能夠在195米的起飛機位上以滿載狀態下起飛。
很多人總說重載滑躍起飛需要195米長的跑道,占用了太多的甲板面積,其實是完全搞錯了,蘇軍是打出來的,深知戰場上缺胳膊少腿是常事,那195米的起飛點是留給有故障少一個發動機的殲15起飛用的,根本不是正常飛機起飛用的。
“遼寧”艦的滑躍甲板為14.3度,相對于滑躍甲板為12度的庫茲涅佐夫號,在使用同一機型時,能增加10%的起飛重量,也就是說,蘇-33即使從“遼寧”艦的短起飛點起飛,也可完全滿載起飛,并且安全性能也會提高。同理,基于同一原始機型發展改進而來的殲-15可完全實現滿載起飛。
上面批駁了戰斗機沒法在滑躍航母上滿載起飛的謬論,可很多人還扯什么預警機沒法在滑躍航母上滿載起飛,反正就是要彈射。
其實預警機比戰斗機更容易在航母上滑躍起飛。飛機要起飛,其速度必須大于最小起飛速度,由下表可見,各型號的飛機最小起飛速度是不一樣的,這個最小起飛速度跟飛機重量和機翼面積有關系,飛機的翼展長,機翼面積大,飛機起飛需要的速度就比較小,比如表中所列的運7運輸機和美國的E-2預警機,只要每秒三十多米的速度就能起飛了,而蘇25攻擊機,翼面積只有E-2預警機的一半,起飛速度就比E-2預警機高得多。另一方面,機翼提供的升力跟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運7運輸機和美國的E-2預警機為了省油飛行速度不快,因此就需要更大的機翼面積來提供飛行時需要的足夠升力。
現代戰斗機攻擊機飛行速度高,很小面積的機翼就能提供足夠升力,所以不需要大的機翼面積。由于運7運輸機和美國的E-2預警機要求的起飛速度低,因此不難理解為何預警機可以比戰斗機更容易在滑躍航母上起飛。
我們軍工喜歡跟著美國走,空警-600造得也跟老美的E2差不多,就目前的圖片來看,空警-600和E-2C/D簡直就是一個模子里印出來的??站?600采用2臺株洲渦槳-6C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每臺3,805千瓦特,跟E-2的發動機功率也差不多少,不過空警-600好像比E-2重,因此推重比會低于E-2,據說目前在遼寧艦上只能半油起飛,不過隨技術的改進,下一代預警機應該至少趕上E-2的水平,在航母上滑躍短距起飛應該不是問題。
按照前面表中的計算,在航母以30節全速航行時,空警600使用全甲板是可以滿載起飛的,只是占用甲板面積過多而已。加了副甲板后,甲板面積大增,占用的那點面積問題不大,空警600從195米長距起飛點起飛也不會對起降造成太多影響,不需等待發動機升級就能上艦。
以前殲15用的是俄制AL-31渦扇發動機,該發動機的推重比較低,推力只有12.5噸,導致蘇33在滿載時的推重比只有0.75.但最近中國發動機研發進展迅速,據說殲15已經換裝國產渦扇10c.其推力增加到14.52噸,那么殲15的推重比就能增加到0.88。
此外沈飛還發展出推重比更高的渦扇15,其推力高達18.5噸,如果殲15裝上渦扇15,那么其推重比能更加進一步增加,也許在航母不動,零甲板風時都能起飛。如果起飛時借助航母運動的甲板風,飛機滑跑距離還能縮短從現在的105米縮短到90米。而現在福建艦的電磁彈射的起飛跑道需要110米?;S起飛所需跑道能夠短于電磁彈射!
目前鋼價不過4千元一噸,制造總重不超過一萬噸的一塊鋼板和一個圓筒,材料成本不過4千萬。柴油機每馬力1260元,兩萬馬力柴油機成本不過3千萬,再加一個螺旋槳等,為航母加塊副甲板的成本不過幾億,相對于福建艦上上百億的電磁彈射成本,給遼寧艦或山東艦加裝副甲板提升的戰力更多,成本效益要高得多。同時因為不需要按照彈射器及其儲能系統,航母主體節省下大量的空間和重量,可以承載更多戰機。
綜上所述,滑躍起飛航母的出動效率不輸于電磁彈射航母,只要增加載機量,滑躍航母的戰力就不輸于老美的福特艦,而要增加載機量,設計思維不需要局限于常規路子,一昧增加噸位,可優先考慮橫向發展,增加一個用于搭載戰機的副甲板和一個潛水浮筒,相當于跟隨了一艘戰機運輸艦,滑躍航母排水量增加不到1萬噸,一艘7萬噸帶副甲板的滑躍航母就可以匹敵福特級電磁彈射航母。
雖然不同意你的觀點,但對于一個仔細研究的分析給予熱烈支持。船大了動力會是問題,影響航速,轉彎半徑增大?,F在航母尺寸是均衡每個方面后的樣子
航母戰力絕不僅僅是艦載機數量和起飛效率這點事兒。假如,我是說假如我們的遼寧號載著殲20掛載霹靂15到大洋里與福特號對決,那對方有多少戰機也不是白給嗎?我打這個比方的意思是戰機本身的性能和機載武器的性能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單純算艦載機數量和起飛頻率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
網友挑戰最遠上班路,6:40出發全程25公里,從天黑開到天亮,評論區不少網友曬自己的通勤路#最遠上班路
網友挑戰最遠上班路,6:40出發全程25公里,從天黑開到天亮,評論區不少網友曬自己的通勤路#最遠上班路
這就是人間不公!731部隊細菌戰犯逃回日本后,很多人在醫院、學校等公立機構擔任要職
731部隊是日本軍國主義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下令組建的細菌戰秘密部隊之一。1931年到1945年期間,731部隊進行駭人聽聞的人體實驗和細菌戰等,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數千名中國、蘇聯、朝鮮戰俘和中國平民被用于人體細菌和毒氣實驗。
韓國被停職的總統尹錫悅躲不下去了,警方開始動線日凌晨,韓國公調處(韓國高級公職人員犯罪調查處)開始執行對尹錫悅的逮捕令,2800余名警力部署在總統官邸附近,35名調查官進入總統官邸正門。調查官又一次形成與總統警衛處的對峙。
伴隨著2025年第一縷海上日出,川山艦的全體海警執法員們迎著朝陽,面向紅旗,舉行新年的第一次升國旗儀式。伴隨《義勇軍進行曲》激昂雄壯的旋律,海警執法員們精神抖擻,斗志昂揚,面向國旗肅立,莊嚴敬禮。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國歌聲中冉冉升起。沐浴著新年的陽光,滿載著新年希望。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陸華宇俄羅斯天然氣過境烏克蘭輸往歐洲的協議于12月31日正式到期。歐洲智庫專家覺得,烏克蘭對俄氣“關閘”,或將導致歐洲多國生活生產所帶來的成本上升,這使得歐洲民眾對支持烏克蘭的態度悄然發生轉變。
1月6日,北京平谷消防發布訃告,全文如下。訃 告李子斌,男,漢族,1984年12月出生,山西省忻州市代縣人。2007年6月入伍,生前系平谷區消防救援支隊后勤裝備科初級專業方面技術職務(專業方面技術九級),專業方面技術三級指揮長消防救援銜。
近期,韓國可謂是好戲連臺,宛如一部情節錯綜復雜的政治懸疑大片,讓全球的觀眾看的是眼花繚亂。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自己的觀點進行撰寫】文 蘭陵史記編輯 蘭陵史記韓國政壇最近的局勢能夠說是風云變幻,這幾天,韓國總統尹錫悅成了全世界的焦點。